記者:陳慧敏 ;編輯:馬麗昕
念音樂出身的溫約瑟,在中共軍演和擾台不斷地關鍵時刻,以「解放軍研究素人」角色,透過社群帳號發布影像查核文、到電視分享觀察而受注目。溫約瑟在8月5日出版《請支援搜尋!你也可以用公開資訊破解共軍行動》一書,並同時公開他累積7000多筆查證資料的「中國解放軍基地與設施地圖」。這個出身背景跟軍事似乎不搭嘎的年輕人,儼然是「橫空出世」的解放軍專家,他靠著「爬網路資料」就能變達人嗎?
實際上,溫約瑟不是那種鍵盤辦案的酸民,靠爬爬網路資料就跑出來議論時政,其實,他的專長用白話解釋是「解放軍的情報肉搜」,看似「怪招」,其實他是扎扎實實地在工作和鑽研。
過去四年來,「我每天都會花五、六個小時在研究解放軍影像和文件,已經變成我的習慣,不是為了應付課業或什麼,因為我想要把手上的解放軍編制、部署設施地圖,挖掘和建立到很完整。」他以無比的毅力在鑽研著解放軍資訊。
溫約瑟的日常就是透過中國央視每天的三節軍事新聞,獲取影像資訊,並把這些隱藏在影像資訊中的解放軍情資,透過地理定位分析,標註在他建立的「解放軍基地與設施地圖」。許多解放軍的編制、番號代碼和演訓規模的資訊,他一一查證與串連放入這張視覺資料庫。
無師自通的「公開情報搜查術」專業玩家
溫約瑟踏入的是一門專門技術與領域,叫做公開情報搜查術(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OSINT)。OSINT在國際早是「顯學」,對台灣卻是陌生領域,國際社會從國安情報到媒體領域,都運用數位調查工具, 以公開情報資料,來挖掘情報資料與新聞。
如在烏俄戰爭、以巴衝突,均可見優秀的OSINT組織,像是叮噹貓(Bellingcat)、資訊韌性中心(Cener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搜集烏克蘭公民上傳的社群影像,以OSINT驗證來確認俄國的軍情、烏克蘭戰損,並保存烏克蘭平民受攻擊實況,而跟紐約時報視覺查證團隊、BBC事實調查部門,用公開情報技術來挖掘真相,來揭露極權、獨裁當權者的殘殺行為。
然而,溫約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這就是「OSINT」,他無師自通地踏入這一行。正因為「無師自通」,當他受到大塊文化郝明義先生邀請出書,叮嚀他交代自己如何「入行」,他回想到的是,他如何在苦悶的國中升學生活,以讀國際和軍事新聞當作跟好友的談資,把地圖放成桌墊來背誦,在高中與大學主修音樂的他,又如何透過作曲和練鋼琴,鍛鍊出OSINT高手對細節的堅持、對追查的毅力,以及對資料的敏感。
溫約瑟走上研究解放軍之路的轉折,他回想起來,是2021年6月14日的深夜,他當時充滿著對將大學畢業的徬徨,卻動了簡單的念頭開始標註「解放軍基地與設施地圖」。
他有難以言喻的感動,終於「把過去對軍事、地理的熱情和隱性知識都串連起來」。
一年後,這個資料庫累積800處解放軍資料,吸引52萬人點閱,他以「解放軍研究素人」之姿受邀上電視節目分享,他大受鼓舞。那一刻,他終於不再茫然,從音樂主修,轉彎報考師大東亞所,走上研究解放軍「專家」之路。
軍事情報通常都是機密,國防軍事單位都運用衛星等方式去做調查,這些都不是素人可以接觸的資料。
「OSINT是運用不涉及機密的公開資料,甚至使用免費工具,溫約瑟的厲害之處,是把瑣碎的資料拼湊起來,像是觀察到影像中的樹、煙囪、旗幟、標語和番號,把這些線索湊起來,挖掘到實用的資料,這些資料和工具都很普通,但卻非常花時間、吃經驗,也要很有耐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說。
OSINT第一步:從好的問題意識出發
溫約瑟就在他的新書中,解密他如何「爬網路資料」的秘訣,甚至是以手把手教學的語氣,來說明他如何運用中共官媒影像、招標文件等各種公開情報,去挖掘和累積對解放軍的編制和部署資料。他以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說明他如何運用數位工具,去搜尋和查證資訊,最難得的是,他還詳細交代「查證思路」。
溫約瑟在書中不藏私地介紹他搜尋解放軍資料的方法,他列出的資料來源,像是央視軍事新聞、軍校刊物、官媒文字報導、招標文件,並不珍稀;他用來做地理定位則是Google Maps、Bing Maps、Apple Maps、百度,你我在生活裡也可能常用。較為進階的是提供衛星影像的Copernicus Brower,和計算光影的工具有SunCalc,他用得淋漓盡致。
他在書中最寶貴的分享,就是他的追查思路。他是從好的問題意識出發,什麼是好的問題?他面對各種影像和資料,他不迷惑於官媒宣傳或學者宣稱,他從影像去回答三個基本問題:
1.這在哪?
2.這是哪個單位(番號和代號)?
3.演訓規模有多大?從這三個問題紮穩立足點,就不會先被情緒誤導判斷。
他最精彩的案例之一,就是在2025年4月中共東部戰區宣稱對東海對高雄永安LNG天然氣接收站進行實彈射擊,他將央視公開的演訓畫面進行地理定位,發現畫面中的72集團鈞火箭炮兵第一旅一營二連移師到浙江東部實彈射擊,且標靶距離只有50.3公里,這與遠在271公里之外的高雄永安LNG接受站無關,而拆穿官媒宣稱不實,也能依據此事政判斷演訓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隨著他累積的解放軍知識豐富,他眼中的軍事影像浮現出更多線索。採訪時,他翻出書中自繪的車牌和部隊番號、代碼的「編碼表」,「我是在研究兩年之後,才發現的車牌和部隊番號之間的編碼關係」,從那一時刻起,從鏡頭前一閃而過的每輛軍車車牌,都是寶貴素材,他可以依此來確認演訓部隊,同時,他更善用衛星裡的船艦「浪跡」、新聞影像閃過的車輛數目,搭配對解放軍編制的隱形知識,來推算演訓規模。
用「100%確認」成OSINT專業級玩家
他透過面向國際讀者的X平台,已發布過上萬則解放軍影像查證貼文,吸引來自外國的解放軍OSINT達人,形成小小社群。他踏上的查證征途,偶爾查不出來,也會詢問這些達人朋友們協助,多數時間都是自己查找。這些OSINT朋友中,影響他最深的是來自匈牙利Ise Midori (@isekaimint),教會他要遵守「100%確認」才發布的原則。
採訪時,溫約瑟打開一個檔案,裡面累積三年查證不出來連結,有滿滿五頁、50多則的資料,每個連結都是耗費時間卻沒有結果的遺憾,他曾在疲累不堪、耗費多個小時時想隨便挑一個相似的地點來發布,但最後他打敗自己的心魔,確立自己要有三處參照點都相同,「100%確認才發布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說服別人和未來的自己」。他用「良心」、「自己約束」來談查證原則,饒有意義。
林穎佑說:「溫約瑟累積做成解放軍的資料庫,非常值得肯定,我會把他的書當教科書帶入課堂,『讓學生站在溫約瑟的肩膀』,繼續延伸做進一步的研究,看到他的資料之後,我們還有很多揮灑的空間,可以延伸去研究解放軍部署的戰略、演訓跟過去的差別比對、可能造成什麼威脅等。」
在共軍頻頻發動軍演、持續加強擾台力道的現今,溫約瑟的新書恰好回應這個局勢,他的書不著重炫技,而是以手把手教學的口氣,邀請讀者一起學習如何運用公開情報破解「解放軍」情資,他邀請讀者一起來學OSINT,「原因無他,只因我們的『出廠設定』具先天優勢。簡而言之,台灣是片培養解放軍公情研究的最好田地,我們則是距離答案最近的一群人。」
溫約瑟提出的解放軍OSINT方法學,讓研究解放軍,不再是專家的事,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可以做得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