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淤泥戰】花蓮光復救災的「反串嫁禍」資訊攻擊分析
記者:馬麗昕、陳慧敏;研究員李惟平
花蓮光復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至今(截至10/15)共造成19人罹難、5人失聯。災後,全台「鏟子超人」不分政黨派系,不管政治口水,帶著鏟子、穿上雨鞋,一波波前往花蓮光復協助清除淤泥,成為此次災情中令人動容的場景。在此同時,社群平台如Threads、TikTok的資訊戰場,宛如另一場線上淤泥戰。
面對線上淤泥戰,台灣網友展現強大的全民識讀力,只要見到貼文帳號可疑、訊息有誤,都能立刻化身闢謠的「鏟子超人」,一則又一則主動查證、在留言處糾錯,動手清除傳言的淤泥,也彼此提醒留意。
FactLink研究團隊觀察到,正因為台灣社群具有高度識讀力和查證力,特定惡意行動者採取更為複雜的「嫁禍式攻擊」手法,運用反串帳號來造假栽贓,激發負面情緒,製造對立。
此研究有4大重點:
1. FactLink 研究團隊發現,多個 TikTok 可疑帳號以粗糙手法假扮特定政治立場者,一面誇讚台灣、一面散布不實訊息、抹黑對手與移工;Threads 上的虛構「AI 便當」貼文也被特定台媒扭曲,最終被中國官媒引用攻擊台灣社群。2. 這是典型的「嫁禍式攻擊」(False Flag)。從香港反送中、烏俄戰爭到台灣罷免投票,皆曾出現假冒身分的反串抹黑行動。花蓮救災期間,此手法再度出現,藉栽贓與分化挑起政黨與族群對立,意在製造衝突。3. 台灣社群擁有高度的識讀能力和查證能力,但惡意者利用「超假資訊」誘發查證和闢謠,引爆演算法流量並操弄負面情緒。我們必須記得—挑起情緒正是惡意行動者的目的,行動者可能採取「反串」與「嫁禍」,保持警覺與冷靜,不被情緒牽著走,才是最有效的防禦。4. 「嫁禍式攻擊」常藉媒體擷取貼文、扭曲脈絡再放大不實訊息,如「AI 便當」事件。媒體是防線第一層,須強化查證、謹慎處理社群內容。救災期間的社群亂象:政治對立、敘事分化、錯假訊息
花蓮堰塞湖潰壩事件,FactLink研究團隊在9月23日到10月10日,觀察社群平台傳言趨勢,歸結出三種類別:
第一類傳言是來自不同政治立場陣營對救災情況與責任歸屬的互罵互批。
第二類是針對政治人物、網紅作秀和擺拍的質疑和批評。
第三類是「錯假訊息」。其中Threads平台上假訊息流傳的速度相當迅速,但也很快遭到有媒體識讀意識的網友回應揭穿,以及查核組織發布報告。最後一類是以「正能量」訊息來吸睛圈粉的的粉專、社團和帳號,但管理者卻多來自境外的現象,值得持續觀察研究。
在本篇報告中,FactLink研究團隊特別關注「嫁禍式攻擊」(False Flag)手法,調查兩個在救災期間採取「嫁禍式攻擊」的案例,第一個案例是以可疑的反串帳號,詆毀對手陣營和移工,並誇張歌頌特定陣營救災精神;另一個案例則以「造假、破解、栽贓對手」的資訊傳播連環手法,針對特定團體,加以嘲諷,貼上標籤,為該團體強加塑造不實的形象。
案例1:TikTok可疑帳號假挺台、真分化,操弄政黨與族群對立
FactLink研究團隊追查惡意假訊息時,發現一組近期成立的TikTok帳號,有高度相似的帳號命名和影片主題,例如自稱「花蓮阿南」、「嘉義阿勝」、「高雄阿賢」,自我介紹說明政黨傾向為深綠、台派,但其實是假借台灣人身份的可疑帳號。
其中,「高雄阿賢」帳號稱在高雄六合夜市擺攤手搖飲,但FactLink查證後發現,該帳號盜用店家身份。而「花蓮阿南」的頭貼被換上中共在雙十國慶發布的「台獨網軍」男性照片,自稱在台中某飲食攤開業,但該飲食攤的地址早已在8月歇業。
17天內連發80則影片:抹黑國民黨、嘲笑藍白、罵移工、假誇民進黨
這三個可疑帳號在9月23日到10月10日期間,發布80則跟救災相關卻惡意不實的影片,分析敘事主題有:貶低和嘲笑藍白志工,例如謾罵「穿上迷彩服」的國民黨志工拖慢進度、耍白痴、闖入民家偷雞和擺拍作秀;此外也大罵越南移工假救災、真偷竊;並以「民進黨英明領導」等語詞歌頌讚揚民進黨政府、賴清德,甚至日本。
然而,分析這些帳號發布的影片,多為災區國軍與志工的救援畫面。然而張貼者卻看圖編故事,把國軍救災畫面,扭曲為政黨的救援行動,例如假誇「民進黨黨員換上迷彩服救災」、攻擊「臭芭樂國民黨志工穿上迷彩服都在拖慢救災」、「國軍是國民黨衛軍,刻意拖慢害賴政府」。
可疑帳號也扭曲原始影片脈絡,例如一支志工協助屋主整理錢幣的影片,有一可疑帳號是嫁禍越南移工「真偷錢假救災」,另一帳號則栽贓「臭雞掰國民黨志工偷錢」,栽贓國民黨志工偷錢的影片,還配上女性旁白驚呼「這是阿嬤的錢」。
影像調包:假稱國軍真誇共軍,明褒台灣實讚中國
這組可疑帳號把影像調包,用解放軍救災影像來稱讚國軍、批評中國,比如,有一支影片雖稱解放軍為「草莓兵」,使用的卻是台灣國軍影像,讚譽台灣國軍為「天兵」,卻顯示解放軍救災影片。
又比如,另一影片字幕強調「還是生活在台灣的百姓幸福自游(註,應為由),而「中國沒有自由,強制居民撤離」,但該影片所述理由卻是因為中國強制百姓避難,「不讓百姓有自己救災的自由」,所以即便17級颱風登陸,也是無人傷亡。此影片乍看是稱頌台灣自由,卻也強調在颱風中,中國因強制民眾撤離,以致無人傷亡。
矛盾造假敘事,激發網友爭辯,挑動負面情緒
這些影片所提及的事件,與救災期間的時事脈絡均不相符,影片用字簡繁不分,甚至出現中國用語。
這些影片的論述矛盾之處,易引起網友討論,質疑影片真假,各自詮釋影片意義,並在留言區中抨擊批評,均能挑動留言者負面情緒。
FactLink研究團隊檢視這些影片下方留言,民眾除了闢謠、反駁外,也有人表達對「帳號身份」的憤怒。有人則覺得受傷,例如在指控越南移工偷錢的影片裡,網友留言「越南人沒有偷錢」、「我也在救災現場,事情不是這樣」等,也有越南民眾感覺被誤會,表示對台灣人失望。
有網友不滿這些帳號假造越南人或國民黨志工偷錢的訊息,進一步化為行動。某些帳號自稱在夜市開店,真有網友跑去該帳號所稱的店家Google評論頁面留下負評,揚言抵制。FactLink研究團隊致電跟店家求證,確認這些TikTok帳號是假冒店家身分,該店家表示自己與這些帳號完全無關,卻因此成為無辜受害者。
案例2:Threads上的「AI便當文」反轉敘事成「青鳥造謠」
FactLink團隊觀察的另一個案例,是9月29日一則來源不明的Threads「AI便當」貼文,趁著救災當時中央、地方與救災團隊的「便當之亂」,透過一張明顯由AI生成的「便當照」,經過社群平台假臉書粉專流傳,接著由主流媒體轉載報導,最終被扭曲為攻擊台灣特定團體的言論。
這樣的資訊操作手法,已不是首次出現。今年罷免投票前夕,多個AI頻道在YouTube上散播虛構的「台灣少女林雅琴」故事,該假影片經過PTT轉載、主流媒體擴散後,逐漸改變輿論方向,最終被中國官媒引用,用以攻擊台灣青鳥行動與罷免團體。FactLink團隊已在今年七月發布報告揭露。
嫁禍式攻擊三步驟
第一步:從Theads到內容農場粉專,搬運溫馨假故事創流量
花蓮光復鄉災後清理第一週,大量志工與物資陸續進入災區協助居民清理,如何滿足災民和救災團隊溫飽,成為考驗中央、地方和救援團隊的問題。9月28日,光復鄉大同村鄰長向媒體喊話「大同村70位災民多天沒有吃東西」、「3天只吃包子饅頭」,隔天傳出「災區便當不夠」、「一戶只能領一個便當」、「花蓮縣府阻擋義煮團物資車進入災區」、「便當沒有送到偏遠區」等傳言。「便當之亂」成為中央與地方、不同政治政營政治角力的爭議之一,也迅速成為媒體與社群輿論焦點。
9月28日,Threads上出現多個匿名假帳號發布虛假的「溫馨便當故事」,並搭配明顯造假的AI便當照片。其中,一匿名帳號「Ciscoosan」在9月28日下午發布貼文「看到新聞說花蓮災民只能吃包子饅頭,我阿姨心疼得睡不著......」,該貼文引發大量網友留言(1萬4千則留言、29萬觸及觀看量),不少網友感謝原PO的善舉。不過,其完美到詭異的「便當照片」很快被網友發現是AI影像,整段故事是虛構捏造,該帳號很快就關閉。
FactLink研究團隊調查,同樣貼文搭照片,於9月29日被臉書粉專「為你祈福」搬運發布貼文,引起千則留言、457次分享、3.6萬按讚。
FactLink檢視「為你祈福」的粉絲專頁資訊透明度。該粉專建立於2017年10月8日,經過多次改名,過去的粉絲專頁名稱如「永幸」、「鉤針小物」,2025年9月11日才改名為「為你祈福」。粉專的貼文來源皆為不同的Threads帳號貼文,內容定位為台灣各地的「溫馨感人小故事」,但6位管理者位於「香港」,並不在台灣。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教授王宏恩協助檢視「為你祈福」粉專,他從粉專發文明確追蹤到該粉專是由「無邊界公司」經營。
王宏恩教授曾與其研究團隊曾2024年曾發布〈河北秦皇島公司控制香港帳號介入2024台灣總統大選〉調查報告,此報告找到確切證據顯示,「無邊界公司」來自河北秦皇島,在香港設有辦公室,開設粉專聘用大量香港帳號,控制多個內容農場。這些帳號背後有些人也非身處香港,而是住在河北,並曾直接介入台灣2024年總統選舉,支持特定候選人。在此次的「AI便當文」案例中,雖然無法證明發布最源始貼文的Threads帳號,與「無邊界」公司所經營的「為你祈福」粉專關聯,但明顯可見,當救災期間有「便當之亂」的公共爭議時,此類臉書粉專會見縫插針,轉發Threads虛假貼文,擴大傳播鏈。
此案例已可勾勒出的一條利用「溫馨小故事」煽動閱聽眾的虛假資訊傳播鏈。
第二步:特定台媒扭曲脈絡為「青鳥造謠」
從Threads到臉書內容農場粉專,AI便當文虛假故事雖在社群平台引起高流量,但貼文下的留言顯示,多數用戶尚能辨認出這是AI生成的虛假內容。然而,台灣特定媒體扭曲報導「AI便當文」,成為特定團體造謠,使這則明顯「假」的AI便當文能夠繼續傳播影響資訊生態的關鍵因素。
FactLink觀察到,儘管未有證據支持原始發文者的身分,仍有特定媒體從9月30日起,在報導指稱「造假便當文」是「青鳥當假災民」、「青鳥造謠」。「便當之亂 」敘事至此轉變,被扭曲為「青鳥造謠」。
FactLink觀察到,特定媒體扭曲事件脈絡後,開始有多個TikTok帳號的短影音「助攻」,宣傳同樣敘事,產生放大效果。在此影片熱傳的10月1日到6日之間,至少有13個TikTok影片拿著特定媒體的新聞畫面當素材,加工製作「青鳥製作AI假文」短影音,加上「青鳥側翼搞災難鬥爭?」、「青鳥被抓包當假災民 造謠抹黑被抓包」等字幕。這些短影音影片共累積至少27萬觀看數量,於是在資訊生態形成「「青鳥製作假AI文」的敘事。
第三步:中國官媒以台媒洗白加工, 青鳥造謠AI圖回流台灣
中國官媒也在利用這樣的傳播路徑,攻擊台灣內部。
FactLink團隊調查發現,《央視》的《中国新闻》節目在10月3日,批評台灣網紅「八炯」進入花蓮災區救災是作秀。並在該段新聞的其中一段內容宣稱「台媒報導,綠營還發動網軍帶風向。在網路上發文詆毀花蓮縣政府」,並搭配Threads上流傳的AI便當文圖片,影射青鳥造假。
該《央視》節目的內容是運用「台媒報導」包裝洗白,並在畫面中多處直接引用特定媒體的新聞畫面,指稱AI便當文是台灣特定政營帶風向、製作假訊息。
《央視》節目不只在中國社群流傳。10月5日之後,TikTok、Instagram上出現多支剪輯央視節目畫面的短影音,加工描述「大陸官媒第一次報道臺灣綠媒網紅。大陸人民開始 真正了臺灣人 這是什麼訊號。」顯示「AI便當文」西進東流,再流回台灣社群,影響台灣資訊生態。
從上述案例可以觀察到,從Threads假文到操作流量的臉書粉專,傳播的關鍵節點在於特定台灣媒體扭曲脈絡,再經社群短影音擴散。中國官媒進一步利用此傳播路經,以「台媒報導」為題材,抨擊台灣社會與政治,又由社群媒體再加工,回流台灣資訊生態環境,形成一個「錯誤資訊迴圈」。
踢爆謠言沒錯,但別被反串牽著情緒走!
在花蓮災情期間的線上淤泥戰,FactLink觀察到,台灣社群頗具查證行動力,一些傳言如:鏟子志工「約砲」說、七歲小女孩被沖走奇蹟獲救、噴灑農藥導致志工橫紋肌溶解、賴清德要到媽祖街等,都被網友快速破解拆穿。
但散播假訊息已不是唯一手法,本研究指出的「嫁禍式攻擊」,正是惡意操弄者透過「反串」和「嫁禍」的方式,以假冒身份,誇張歌頌自己、貶低和誣告其他政黨對手和移工的手法,意圖在社群裡挑起不同政黨、族群的不信任和對立,
造謠者運用不同的「情緒引爆點」,挑起政黨、族群各自的負面情緒,有人對訊息真假懷疑、有人在識破造假後憤怒,更有被嫁禍抹黑的族群失望沮喪,這些都是造謠者透過激發一層層的負面情緒,企圖淹沒台灣社會在救災中那份難得的互助與扶持。
「嫁禍式攻擊」(False Flag)過去已有多次案例。例如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曾出現以反串方式抹黑抗爭者;烏俄戰爭期間,俄羅斯曾透過嫁禍式行動削弱烏克蘭在國際信譽;而在台灣罷免投票期間,FactLink 曾揭露,一段來自 YouTube AI頻道,虛構的「少女林雅琴」假影片,最終被中國官方帳號用來貶低與嘲諷「台灣人」及青鳥行動者。經過多年假訊息攻擊考驗,台灣網友的識讀力與查證能力越來越強。看到可疑的貼文、錯誤的訊息,主動查證、冷靜指出問題,依然是重要的一步。只是,我們也必須記得——有時挑起情緒、讓人彼此對立,正是惡意行動者想要的結果。面對那些精心設計的「反串」與「嫁禍」,保持警覺,保留一點冷靜與幽默,不陷入落入情緒漩渦,才是最好的防禦。
推薦閱讀:
【罷免前夕假訊息】「識假」變武器:分析「17歲少女林雅琴」AI影片抹黑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