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門踏戶感”的宣傳戰】解析光復節中共公布台灣衛星照的背後意涵
記者馬麗昕、陳慧敏;編輯李惟平
今年的10月25日光復節,中共試圖爭奪光復節的歷史詮釋話語權,同時透過中國官媒、論壇、社群帳號、中國駐美大使館釋出非關機密的「台灣景點衛星圖資」,從法律、政治宣傳等角色營造中國對台灣「侵門踏戶感」的政治恫嚇。
中國對台灣光復節的政治宣傳和輿論操弄有新與舊兩個層面。中國官方操作「光復節」的歷史法理定位,跳脫過往的套路;同一天公布台灣實景的「衛星照」,卻不是新的宣傳敘事。早在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來台,中共展開軍演後,「衛星和地理圖資」就不僅是軍事的關鍵行動一環,同時是資訊戰和輿論戰的「親/侵台恫嚇」敘事主題之一。
搶奪光復節歷史詮釋
中國以衛星影像助陣「統一台灣」政治宣傳
台灣光復節(訂於每年10月25日)的歷史詮釋在台灣社會經歷多次轉變。2005年時任陳水扁總統取消光復節在內的7個國定假日;今年5月立法院通過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台灣光復節」睽違25年後,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之名再次回到國定假日之列。
「光復節」的歷史詮釋在台灣特殊歷史情境下,成為一面折射歷史矛盾的鏡子。然而,今年中國大動作見縫插針,在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議表決通過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並同時在官方媒體帳號大量發布「台灣光復紀念」紀錄片,意圖搶奪台灣光復節法理定位的詮釋權。
配合著中共對「光復節」的詮釋權定調,帶有中國軍方色彩的中國商業衛星遙測公司「長光衛星」在光復節當公布旗下「吉林一號」衛星拍攝到的台灣衛星影像,以「慶祝」台灣終結日本殖民,回歸中國版圖。
不過,檢視長光衛星公布的衛星影像:阿里山、日月潭、鵝鑾鼻、台北市、台北港、中正紀念堂、基隆河、新竹科學園區,景點遍及全台知名景點,均為非機密的景點。
長光衛星,一間「民間公司」背後的軍事訊號
在台灣光復節釋出台灣衛星實景照片的長光衛星公司是什麼機構?根據長光衛星公司資料,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由吉林省、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與民間資本合資成立。經過多輪募資投入研發,是中國最大的民間商業衛星遙測公司,投資的「吉林一號」衛星對外宣稱有117顆衛星,致力開發運用於救災、農業、氣候變遷等商業遙測市場。
中國媒體近期對長光衛星的關注,並非其技術突破,恰好是該公司遲遲未能打開商業市場,虧損擴大,原申請於上海證交所科創板上市,2024年底宣布停止上市,今年的話題之一就是市場揣測長光衛星擬借中國某家上市公司的殼來上市。此外,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務院4月指控長光衛星協助葉門胡塞武裝份子,把它列為具中共軍方色彩的制裁清單。
中國透過一家民間衛星技術公司釋出台灣衛星照影像,代表的是何種意義?國防安全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說,中共過去在軍演、擾台期間,多半以Google Maps照片等亂湊影像或錯誤資訊,來宣稱解放軍掌握台灣的地理圖資和情報,不過,這次不一樣,是透過民間公司釋出台灣的地理衛星實景照,「長光衛星除了與官方政治宣傳同步應和,當然也有商業行銷目的。」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點出政治時機。他指出,長光衛星是趕在台灣首個自主遙測衛星福八衛星發射前夕公布台灣地理圖資,以營造「中國商業民間公司都做得到,解放軍軍方也做得到的宣示」,以長光衛星的圖資來證明解放軍掌握衛星拍攝技術的能力。長光衛星的動作,自然不單是商業行銷行為,更是代表中共試圖恫嚇台灣的政治宣傳行動,讓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理解「中國老大哥」正在看著你。
不過,長光衛星此次發布的衛星圖資並非機敏資料,舒孝煌說,長光衛星釋出的衛星圖資,全球商業衛星公司也都能拍攝得到;擅長運用衛星、地理開源工具來研究解放軍的溫約瑟說:「長光衛星公布的是照片,實際上Google Earth就能看得到,沒有什麼好驚奇,甚至引不起我的注意。這應該是無聊的政治宣傳,多於實質的軍事行動。」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兼任研究員宋國誠就酸中共是「政治偷窺狂」,以衛星圖資來宣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帶有佔有性和威脅性的「政治偷窺狂」,沒法統一台灣,就用衛星圖資來意淫台灣,運用視覺武器化,把竹科、台北港等要地框起來,做幻想式的統一、虛擬式的吞併,以滿足統一妄想症。
中共如何打造「官民同賀」?
解析衛星圖資敘事的多管道擴散策略
FactLink觀察「長光衛星」敘事的傳播路徑和敘事內容,發現此次「長光衛星釋放台灣衛星圖資」的政治宣傳,除了對台在光復節做政治宣示和恫嚇,同時也面向中國內部進行「大內宣」。更有甚者,中國駐美大使館X帳號刻意貼出長光衛星衛星實景圖,並以「英文」註記「中國台灣」,進一步對國際社會宣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對台宣示&大內宣:
中國官媒微博、臉書帳號「同賀」台灣光復
長光衛星釋出台灣衛星圖資的新聞,除了引發台灣媒體報導,中國在此事件更是對內加大「大內宣」的力度。FactLink觀察到,此事件有兩波訊息傳播高峰,第一波是10月26日至10月29日,中國官方相關媒體如《觀察者網》、《環球網》、《環球時報》、《人民日報》、《央視軍事》、《海峽之聲》、《看台海》報導與其微博官方帳號,引用長光衛星公司衛星影像,「慶祝台灣回歸為中國一部分」的光復節。
FactLink運用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微博熱搜分析平台資料庫,顯示從10月26日至10月27日的熱搜主題是「吉林一號放出台灣島高清衛星圖」,從中國官媒的微博帳號到特定軍事微博帳號均轉傳此訊息。
同一時間,中國媒體用以面向台灣讀者的臉書粉絲專頁,包括《今日海峽》、《CCTV中文》、《知行》、《香港大公報》、香港中國通訊社的《通傳媒》等臉書粉專,同步發動長光衛星照慶祝台灣光復節的傳言,並發布台灣光復節歷史照片、紀錄片、台灣青年回顧光復節的內容素材。
台灣媒體針對長光衛星釋放台灣實景衛星照均有報導。根據資料搜尋結果,在10月26日至11月1日至少有10家台灣主流媒體轉載報導。媒體的報導角度各不同,部分媒體以陳述事實角度報導「吉林一號」公布台灣多張衛星照,部分媒體分析中國進行政治恫嚇,但也有特定媒體和政論節目引述名嘴指出衛星照「看光光」台灣、中國航太科技進步。這些台灣媒體對長光衛星的「解讀」,反而成為中國官方的另一波宣傳素材。
中共官媒引用「島內輿論」,塑造中國科技進步風向
FactLink研究團隊觀察到,第二波宣傳高峰是10月27日後,中國官媒營造「島內輿論」,報導切入點為「島內如何看大陸發布台高清衛星圖」、「衛星視角瞰中國台灣省,島內反應來了」、「館長談大陸發布台灣省衛星圖」,截取特定台灣媒體、政治網紅、台灣政治名嘴(中國稱為台灣時事評論員)的分析與評論,甚至取材網友留言,營造「島內輿論」,創造話題熱度。
檢視「島內輿論」這波主題,中國官方媒體家數雖多,但內容來源單一,不同媒體之間交互引用,內容主要來自新華社旗下的微博帳號《參考消息》報導〈島內網友熱議衛星視角下瞰中國台灣省〉,此報導除了引述台灣媒體,更取材特定媒體報導的網友留言,製造「島內輿論」高度熱議、高度讚嘆中國科技進步的風向,獲得《央廣軍事》和《環球時報》等媒體轉分享。
在该新闻下,岛内网友涌进留言版,四五百条留言中有人说,“酷!”“一清二楚……我们连卫星都没有怎么差那么多?”“有什么好惊讶的,别人进步了很正常吧。人家卫星都发射了不知道多少颗上太空不是?”“科技进步!”“表示有能力精准打击目标,释放出这些信息,是在警告‘台独’势力。” —-《環球時報》引述《參考消息》。
貴州電視台《動靜新聞》主播引述自《參考消息》,開頭指出:「從參考消息獲悉,據台媒26號報導...」,這則影音新聞被中國官媒、直播主和個人帳號熱傳。
另一則被熱傳的是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台鎖定兩岸新媒體《日月譚天》〈從大陸衛星拍到的台灣影像中,島內看到了什麼?〉影片,由《澎湃新聞》、《大象新聞》、香港《文匯報》等多家媒體、論壇帳號、多個抖音帳號轉分享。
島內輿論成為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與記者「作球問答」主題
中國國防部10月30日記者會,中國記者以「島內輿論讚嘆」做球給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記者問:「有島內輿論表示,大陸科技發展令人驚嘆,商用衛星拍攝圖片如此清晰,軍用衛星想必更清晰。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發言人張曉剛回應:「中國衛星看看中國大好河山很正常」。
「島內輿論」的另一個來源是台灣網紅館長。
館長在10月27日訪北京時,接受香港媒體《大公報》、《鳳凰網》群訪時回答:「衛星系統根本無所遁形」、「認清兩岸差距愈來愈大」。此段影片被剪輯為短影音,在TikTok平台,由至少6個匿名TikTok帳號散播、流傳,累積7.8萬次觀看數量(play count),而在微博平台,多個微博帳號擴散。可知館長影片成為「島內輿論」,打造塑造中國衛星科技進步的內外宣傳素材。
由上述的傳播路徑可見,中國官媒在「長光衛星發布台灣衛星實景照」,較少著墨在「長光衛星」的技術,更不曾揭露解放軍掌握衛星技術與情資的情資能力。第一波以「政治」宣傳為主,第二波是引述「島內輿論」,擷取台灣特定媒體、網紅與政治名嘴說法,以讚譽中國衛星技術進步,藉此大秀「衛星技術肌肉」,進行中國的內外宣工程。
從大內宣到大外宣:中國駐美大使館「英文版」向外喊話
長光衛星的衛星圖資,在11月1日由中國駐美大使館(Chinese Embassy in Us)X帳號轉載,每張照片在寫英文圖說時,將每個台灣景點註記為中國的一部分,呼應同樣敘事,將資訊戰線上升至中美台。
中國駐美大使館標註的景點,如「Sun Moon Lake, China」、「Alishan Mountaian Range, China」,引起網友利用X的社群筆記(Community Notes)在貼文底下註記「新竹自然科學園區在台灣,不是在中國」(Hsinchu Science Park is in Taiwan, not China.)。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教授傅文成指出,這次中國官方媒體、駐美外館同聲公布台灣衛星照片具有戰略宣示目的,「在宣傳意圖上,他要告訴台灣、美國,我這次能照台灣的各地景點,我就能照世界所有的地方。」傅文成說。
傅文成分析,2019年美軍將太空軍及空軍分開,最主要的宣示對象就是中國、俄羅斯。航太技術的發展,早就是軍事戰略的一環,誰能在太空掌握情資,就有更多戰略優勢。因此,此次光復節中國公布衛星照就是一種恫嚇、威嚇,以及一種技術上的宣示、嚇阻。
網路打的是政治宣傳戰,太空的衛星圖資戰早已開打
從軍演到此次光復節釋出衛星影像,中國對於衛星地理圖資的運用,意在政治恫嚇,反而並未真正揭露解放軍在軍事衛星圖資和技術。實際上,衛星地理圖資原本就是軍事情資的關鍵一環。太空中的衛星圖資戰隨著兩岸衝突升高,早已開打。
傅文成說,過去中國常以拼湊的假影像充數,聲稱是北斗衛星拍攝到的台灣影像。同樣是想達到恫嚇的效果,不過假影像易破解,是較為粗糙的攻擊手法。這次直接以清晰的衛星照宣示技術,已經與過往的拼湊不同,儘管這不代表技術有多進步,但這是一種「品質」上的進步,這其實是一種警訊。在國際的航太技術競爭中,台灣不是技術人才大國,發展有限,在太空成為軍事戰略的一環的現今,應發展小國的應對策略。
舒孝煌說,在中共解放軍擾台頻頻的情況下,台灣除了要思考如何隱蔽關鍵軍事措施,更重要的是,台灣應該要善用自主遙測衛星,建立持續且綿密的感知能力,透過高解析衛星影像,可以及早掌握解放軍的備戰動態,包括監控中共陸軍軍營基地的部署變化、兩棲登陸部隊演訓動態和路線、火箭軍的異常調動等。這些資訊不僅能提升台灣對解放軍的預警能力,更能協助國防與情資單位在戰略與戰術層面作出更精準的判斷與部署。
特別感謝: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提供FIMI Intelligence Dashboard











